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医院动态

在体内设个“急救室”

作者: 超级管理员  阅读次数: 12863 发布时间: 2009-11-10

best365心内科  沈法荣

  

最近,我科收住了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。5年前他曾得过心肌梗死,此后出现反复气促并先后发生多次昏倒。医院诊断他为室性心动过速,并对他进行电击治疗使心跳恢复正常。事后医生告诉患者及家属,如这病再发作可能就没有下次了。在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下,医生为患者安装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(ICD)。此后,患者感觉有过几次心跳不正常,并出现曾经有过的昏倒前的一些症状,在数秒钟后感觉心前区被人“按了一拳”或有心慌的感觉。他将这一情况告诉医生后,医生将ICD内储存的资料进行了分析,证实患者有过室性心动过速发作,是ICD成功地进行了诊断及治疗,使患者逃过一劫。这一作用与患者在急诊室接受电击治疗的效果相同,因此有患者将ICD称为装在身上的 “急救室”。

ICD目前主要应用于心脏性猝死的防治。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,先兆症状发生1小时内,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直到死亡。猝死发生前患者可以有或没有心脏病表现,其发生的时间是无法预测的。心脏性猝死定义中最重要的内容是“自然”、“快速”和“不可预料”。 全世界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难以估计,并且不同国家发病率可能不同。美国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,每年新增25万例心脏性猝死;我国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每年54.4万人。在各种心脏病所致的死亡中,心脏性猝死占一半以上,其中大部分源自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。目前主要应加强对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认识。除了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、晕厥者外,严重器质性心脏病、心肌梗死后、左室射血分数低下心功能不全者也极易发生心脏性猝死。另外,一些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也可以猝死为首发表现。

随着医学不断进步及对心脏性猝死高危因素的认识提高,ICD的临床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。目前植入ICD的指征主要有两方面。一是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,即“猝死”经抢救存活者;二是有心脏性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,如心肌梗死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。

ICD相当于在人体内安装一个全天候的心脏监视器和治疗仪,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后数秒至10多秒内(可调)进行电击治疗,纠正异常心律,为救治赢得时间。而在这段十秒左右的时间电击除颤成功率很高,几乎为100%。ICD可以自动识别危及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,并进行有效治疗,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。在过去二十多年国内外的应用临床中,ICD已经被证明其防止院外心脏性猝死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。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,安装了ICD的患者可使总死亡率减低20%~54%,而且能有效地终止99%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。

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ICD治疗,美国每年接受ICD治疗的患者超过15万。在我国,ICD临床应用与国外相比仍然处于起步阶段,接受ICD治疗的患者数量和资料积累比较有限。不过,我国的一项国家“十五”科技攻关项目已证实,ICD对心脏猝死的预防具有显著效果。研究人员在全国31家医院选择了1073名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,其中144人植入ICD,929人未植入ICD作为对照组,平均随访10.4个月,共有85例死亡事件。植入ICD组有3名患者死亡,均为非心脏性猝死。未植入ICD组死亡82人,是植入组的4.2倍。这表明ICD预防心脏性猝死具有显著疗效。而且,近年来ICD技术发展非常迅速,具有诊断和多种治疗功能的新一代ICD也开始在临床应用。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