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身PET扫描仅10分钟 新设备让病灶纤毫毕现
作者: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: 857 发布时间: 2024-03-25
商报记者 徐文强 通讯员 郭俊
消化系统良好,无任何慢性病,没有腹泻、呕吐、胸闷,未出现发热等不适,仅“腹胀”这一个症状。50多岁的许大姐(化名)怎么都没想到,自以为的“消化不良”竟然在当地查不出病因,成了“疑难杂症”。来杭就诊后,历经多次筛查,被焦虑情绪缠了1个多月的她,终于靠“PET-CT”找到了根源。
腹胀的根源竟是“腹膜间皮瘤”
“腹胀了半个月,刚开始我以为是饮食问题,但怎么调整都没有用,后来去就近医院做了B超,医生说我肚子里有腹水,查不出来源,建议我去杭州看看。”今年3月初,许大姐带着B超结果赶到了best365消化内科,当时,接诊医生建议其先做一下胃肠镜检查,以排除消化道问题,但结果却显示,除了常见的慢性胃炎,她的消化系统并没有什么问题。后续,经过CT与腹腔穿刺(取腹水进行化验),医生在其肠系膜、腹膜内发现了多个结节,可腹水的来源仍未明确。
不过,碰巧的是,医院刚好于近期正式开展了最新的PET-CT检查,一种可快速、一次性获得全身病灶信息的影像诊断技术。经过商讨,日前,许大姐接受了此项检查,并最终找到了腹水的来源——腹膜间皮瘤。目前,该患者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。
PET-CT能否取代磁共振与CT?
PET-CT的全称为“正电子发射断层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系统”,作为集合两种设备与技术的一体机,能通过一次检查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功能代谢图像,全身微小病灶的代谢信息及解剖结构可谓“纤毫毕现”,产生1+1>2的效果。
“PET-CT用途广泛,不仅可查找原发灶(肿瘤为主),筛查早期肿瘤,对肿瘤进行分期、明确是否有转移,辨别肿瘤的良、恶性,用于检测肿瘤切除术后体内是否有残留、有无复发,还能对放疗部位进行精准定位、对放化疗效果进行评价,对良性病变进行诊断(如心脏方面的疾病),对阿尔兹海默症(老年痴呆)等进行筛查。”该院放射科兼核医学科主任张建军表示,今年春节前,医院引进了最新型号的PET-CT设备,并于3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,与以往的设备不同,最新型号的PET-CT可快速获得患者从头到脚的高清影像,全身扫描时间仅8-10分钟。借助这套浙江省内为数不多的新系统,临床医生对肿瘤以及疑难杂症的判断将变得更快、更全、更准。
同时,他介绍,与普通CT不同,PET-CT在检查前,需要向受检者注射核素显影剂,不过这些核素会很快衰减且能够通过尿液排出,因此,受检者无需过度担忧。
对于“磁共振、CT、PET-CT有什么区别,是否能用优势明显的PET-CT取代二者”的疑问,张建军解释,三者都可以发现病变、各有优劣,不存在互相取代的关系——磁共振与CT主要是为了看体内组织的解剖结构,适合大部分普通疾病且价格相对较低,缺点是一般每次只能检测一个部位。与这两项手段相比,PET-CT主要是为了看清组织的活性与代谢水平,可一次性完成全身扫描,虽然优势明显,但价格相对较高,通常只有其他检查手段都无法发现肿瘤证据时,才会使用。“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检查,需要富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,并非越高端的手段越好,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才是最佳的。”
2024年3月23日 《每日商报》 7版 健康